更多服务
墨子沙龙探寻“天问之路”背后的故事
日期:2021-07-19 浏览

在近日的墨子沙龙上,中国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说,对于距离四亿多公里的未知星球,我们有太多困难需要克服。早在2007年,嫦娥一号取得成功的时候,我们就开始思考火星探测工程;只是当时的技术条件还不完备,后来,我们在月球探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,经过技术准备和严谨论证,火星探测任务2016年才正式立项。

  立项之后的挑战更加艰巨。中国航天人根据天问任务设计了中国版中继方案。“现在,通信这件事对我们来说已经不那么困难。”孙泽洲说。

  火星探测任务还面临“魔鬼九分钟”、火星车太阳翼设计、火星极低温、火星沙尘暴、在轨故障避免等很多大大小小的难题。航天人将所有努力集中于天问一号那将近三百天的行程上,终于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火星梦。

  天问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,其中,着陆巡视器上搭载着火星车——祝融号,于今年5月到达火星表面。

  回顾这一路的历程,孙泽洲感慨良多,他认为,从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到今天天问一号和祝融号的优异表现,积累了无数物质和技术基础,但其实更宝贵的,是这个过程带给所有航天人和中国人的精神财富。我们中国人把神话变成现实,不畏艰险,追求卓越,靠的就是我们对初心的坚守和不懈的努力,这种初心和努力,象征着中华民族对于求索宇宙真理的执着追求,也预示我们能够在未来的星际探测中能够走得更远、更好。

  墨子沙龙是以中国先贤“墨子”命名的大型公益性科普论坛,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主办。在活动尾声,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由衷感慨:从屈原的诗词到今天的天问,人类走过了两千多年,我们实现了古人的一些理想,了解了宇宙的一些奥秘,但在浩瀚的宇宙面前,人类还是非常弱小,需要我们一代代接力下去,才能将“问天”的道路越走越好,实现天问之路的初心。


















松江人才网